他们并非科班出身,凭着对历史人文的热爱,成了深圳各大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在文博热骤然勃发的当下,他们有效地填补了专业讲解员不足的空缺,为观展者提供着各具特色的服务。
【资料图】
“大家好,‘盛世爱情’的志愿讲解马上开始了,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这边集合。”
7月27日中午11点半,理着寸头,穿着三色渐变的志愿者马甲,背着讲解器的孙显智,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了南山博物馆一楼一号专题展厅的入口处。
这会儿临近午餐时间,正是热闹的博物馆里参观人流量稍有回落的时刻。一对母女率先走向孙显智,见没其他观众立刻围过来,略带惊喜:“我们这是VIP吧!”我上前时,正巧听到了她这句话还未落地。不可否认,那一刻我的心情同样窃喜,就在半个多小时前,我试图跟上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定点讲解,但一次次被挤到人群边缘的我最后还是放弃了。
此前我逛博物馆,大多会提前从官方公众号上了解定点讲解的时间,以便获得更好更深入的观展体验。但是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这几年和我有同样愿望的观众越来越多,轻松舒适地跟完一场专业讲解变得有些奢侈。因此,我也在博物馆中慢慢地留意服务台的志愿讲解时间。
孙显智看看手表,开始讲解,“在公元前6世纪,庞贝古城就已经建成,庞贝在古意大利语中是‘5’的意思,说明这是一个联合建造的城市,就跟人的五指一样,不可分割……”几句话的工夫,他的身边已经围了三四圈观众。
究竟是展览自带流量,还是讲解词有魔力,或者是讲解的人有绝招呢?我紧紧跟在孙显智的身后,去寻找答案。
我也可以
南山博物馆是一家年轻的区级博物馆,成立至今不过5年,可是因为举办过“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等多个火上热搜的专题展览,成为网红博物馆。此时,正在展出的“盛世爱情——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又一次刷屏了深圳人的社交平台。
15个志愿讲解员的服务名额,59岁的孙显智自然没有错过。
跟很多深圳人一样,孙显智的志愿服务种子是在2011年种下的。那一年,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推进了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建设。在政府广泛动员下,市民参与大运会各类志愿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孙显智受到感染去报名了,可惜没有被选上,直到2017年,他终于正式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在2011年大运会举办当年,深圳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127万,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变成351万。
南山博物馆在招募第一批志愿讲解员时,考核堪称“严苛”:志愿者需要讲解一个临展一个常设展,第一个没过就不用考第二个了,实际上临展难度高于常设展,因为展出时间短,要求讲解员要快速梳理和熟悉新的知识点,考官还会在讲解过程中随时提问,考验志愿者的应对能力和知识储备。因此,当年通过考核的志愿者只有十来个,孙显智和妻子都在其中。如今,孙显智的志愿服务时间更多都用在博物馆里。
为什么喜欢做讲解服务?从孙显智的生活爱好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他到其他城市旅游总爱逛博物馆,有一次夫妻俩到上海玩了5天,居然5天都泡在上海博物馆。最打动他的是,有一次在台湾逛博物馆,一位白发苍苍的志愿者热情地为他们讲解,孙显智当时就想,“他年纪比我大多了,他可以我也可以。”
孙显智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可以”。
▲孙显智在南山博物馆讲解“盛世爱情——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
展厅中,孙显智停在一幅叫《勒达》的壁画面前,讲起宙斯爱上美丽的斯巴达王后勒达,化作天鹅来引诱她,生下两颗金色的鹅蛋的神话故事。“这个画的左上方是小爱神丘比特,他不是拿箭吗?为什么这里拿着瓶子倒水?”众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壁画上金黄色颜料绘制的水珠上。
我记得刚刚听过的专业讲解中并没有这一段,很是疑惑地看向孙显智。只见他卖完了关子继续说道:“这也许是寓意着宙斯的滥情,他的情人就像雨点一般多,凡是被他爱上的人都要雨露均沾,一支箭不能满足宙斯的情人了。”一些观众发出了会心的浅笑,“在他长长的情人名单中既有这样美丽的王后,也有一些年轻女子,同时还有一些少年。”孙显智边说着边带观众走向下一个雕塑展品《伽倪墨得斯与鹰》。这句解说词依然和专业讲解员的不同,进一步挑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孙显智的声音清亮,语速适中,虽不及专业讲解员的字正腔圆,遣词造句却很接地气,喜欢互动,气氛活跃,使得听讲解的队伍一直都在壮大。
从喜欢在博物馆看展到能在博物馆里讲展,志愿讲解服务既丰富了孙显智的业余生活,也让他开拓了视野,还能引领着更多人,拓展思维的宽度,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另外一个收获是,他再去看其他地方的展览时,就是一个内行的角度了,能快速把握展览的脉络从而看得更深入。
意料之外
在志愿讲解服务开始前半个小时,孙显智就到了南山博物馆。换好讲解用的行头,他要留出十多分钟来巡展。这是他开始讲解服务不久后养成的习惯,也跟一次意外有关。
2019年4月18日,“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展”在南山博物馆开展,孙显智担任了这个展览的志愿讲解服务。他讲解时喜欢给观众设悬念。有一次他在讲解开始时就告诉大家,这次的展览,河南博物院9件“镇馆之宝”来了5件,然后一件一件地带领着大家像寻宝一样揭晓,可是当他到了第5件展品的位置时,观众发出了疑问,他也傻眼了——原本摆放在这里的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见了!
“从来没想过展厅的展品,它说没就没了。”想起当时的窘况,孙显智忍不住发笑。原来是展品已经提前回家了,可是孙显智并不知道,虽然当时心里有些慌乱,他还是马上镇定下来圆场,“留点遗憾,等大家下次去河南博物院现场看。”
其实展品临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一次 “盛世爱情”也出现了展品突然增加的情况,有几件展品在开展后不久才姗姗来迟。好在第一个发现的志愿者马上在群里分享了这个信息,也让后面的孙显智在巡展时多留心,随即调整了讲解词。
孙显智当年讲解意外发生的时候,王安丹就是现场的观众之一。她比孙显智幸运些,2011年大运会时报名志愿者就通过了。此前她在南头古城做志愿讲解,2019年,南头古城博物馆、天后博物馆与南山博物馆合并后,她的服务地点也换到了南山博物馆,现在是志愿者讲解组的组长。
有时,志愿讲解员不仅会遇到展品有变化,还可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参观者。2021年11月,王安丹就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参观团——一群视障的朋友。
参观博物馆主要是看,讲解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可这一次王安丹必须调整讲解方式,那些引导观众视线的手势和语言都不适用了,她要把自己当成和他们一样,去思考挑选哪些展品来讲,怎么去描述那些展品能让听众有想象的空间。
参观那天,王安丹难得地有些紧张,她挑选的展品都是一些明星展品且造型特征鲜明,比如长信宫灯,她形容那是一个跪坐的宫女,左手托着一盏灯,右手提着灯罩,右臂和烟道是相通的,灯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右臂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是最早期的环保灯。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讲解服务进行得很顺利,王安丹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有的视障朋友说讲解深入浅出,超级棒,下次有新展还想来。这次服务的考验给王安丹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她认为自己下次能做得更好。
▲王安丹在讲解中。
双向奔赴
最近,孙显智和王安丹又开拓了志愿服务的新版图,都成为了深圳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我提起将去拜访深圳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张姐,他们马上就知道我说的是深圳博物馆的明星志愿者张婕。
一见到张婕,我就注意到她的志愿者上岗证,上面印着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最高等级的“五鼎”+“馆长奖”——这浓缩了她在深圳博物馆奉献的15年时光。本是退休年纪的张婕,至今却像是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主业。从2008年加入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至今,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博物馆里服务,连春节假期也一样,就算是回老家也是待不了几天就匆匆赶回来参加志愿服务。
这几年,张婕动过几次手术,每次一恢复便马上返回岗位。尤其是在2020年8月份的一次脊椎骨折手术,即使痊愈后站久了还是会疼痛,她也不声张,不想让大家担心和引来过多的特别照顾。
对张婕来说,这么多年让她坚持下来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深圳有爱的城市氛围,比如家人的支持,比如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亲如一家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观众的反馈,每次观众在结束时对她说“辛苦啦,你讲得真好”,就给了她强烈的精神支撑。
▲张婕(左四)带领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到南山博物馆进行参观交流。
但其实很多年前,博物馆还是令人感觉有点“高冷”的场所,参观者并不多。
孙显智说,那时志愿讲解员是要考核服务时长的,无人问津怎么办?那就主动出击!他会注意寻找那些认真在看展品的人,然后装作不经意地插个话,像是“这个器物不错,你看它的纹饰是凤鸟纹,应该是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的。”如果对方看起来很感兴趣,那他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带着观众继续讲解下去。
随着这几年《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综艺、纪录片收视节节高升,《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以历史文物为创意源头的剧目频频“出圈”,唤起人们对文博的热情,引发了博物馆与大众“双向奔赴”的美好效应。
孙显智明显感到变化是在2019年,他不再主动找观众了,每次听讲解的人却越来越多。“以前下午四点半后博物馆人最多,因为很多家长接孩子放学会进来纳凉,但是现在工作日白天我也能见到很多年轻人来参观,我就在想他们都不用工作吗?”他的笑声中,有着对如今年轻人认同、喜爱传统文化的赞许。
就在同一年,张婕主持志愿者团队接待了深圳博物馆开馆以来最大的参观团体——全国中小学生班级合唱比赛的中学生合唱团员师生1900余人,创下了单日单团接待人数新高。
风味各异
今年6月底我在北京参加报社组织的培训时抽空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比丰富的展品让我印象更深的是,门票预约的难度和馆内讲解资源的紧缺,不仅约不到官方的付费讲解,连场内讲解导览器租赁柜都随时在缺货。倒是参观过程中,身边随处可见“野生”讲解员带着小团队,我左听一句,右听一句,也不知道他们讲得好坏。回深不久后,我就看到了新闻: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这些规定表明了博物馆希望提升参观者游览体验、整顿歪曲史实的讲解乱象的决心,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博物馆讲解资源短缺的现实,反映了市民对文化服务多元化的需求。
南山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张亚东告诉我,目前博物馆仅有8名专业讲解员,他们刚刚才发出了招聘的信息。与此同时,博物馆招募了68名志愿者,其中有43人以讲解服务为方向,进入了为期3个月的服务考核期。“志愿者团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力量,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张亚东说,近年来,志愿者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且更贴近博物馆需求,这一次招新就有博物馆、历史、哲学、古城更新规划设计等不同专业的高学历人才。
▲南山博物馆专门为志愿者团队设计了队徽(中间三个爱心标志的图标)。
与张亚东的话相互印证的是,“盛世爱情”一天有一场馆方讲解和三场志愿讲解。
孙显智结束最后一件展品的讲解时已经接近中午1点,几位观众意犹未尽,不停地发问,孙显智热情地回答大家的问题。离场前,他温馨提醒:“我们下午还有其他志愿者的讲解,如果大家喜欢也可以听听其他讲解员不同的讲解风格。”
“讲解还有什么风格?”在下午的采访中,我才有机会问出心中的好奇。
“这就跟做菜一样,馆方给我们提供一道标准的菜谱,但是每个人做出来的口味是五花八门的,可能你的加了麻辣,我的比较清淡。”孙显智的回复就跟讲解风格一样通俗生动。
王安丹也补充道,“像孙老师这种理科男,可能就会对一些材料的剖析特别清晰,像我这种文科生,可能就会更侧重历史背景或者艺术流派的方面。”
对他们来说,讲解服务最难的就是“备菜”阶段。每一次展览,博物馆提供的标准解说词都有上万字,他们需要先分析展线、了解展品、理解解说词,还要查阅资料,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者问题,调整好逻辑、背熟了才能给观众端上这风味各异却一样美味的菜肴。
“那您有没有被观众问倒的时候?”
“我始终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是不懂的问题我就会坦诚地说‘您问的问题正好是我的短板’,我们对观众要永远保持尊重。”
孙显智说,这一切都因为两个字——包容。因为博物馆的包容,让志愿讲解员能在和专业讲解员的相互学习中成长,又充分给予他们形成自己讲解风格的空间;因为观众的包容,所以志愿讲解员偶尔紧张,可能口误或者不能完全解答他们的疑惑时,也能报以微笑和感谢。
这也是一座城市的包容,让文化发展更加自由和多彩。
2022年12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包括深圳在内的六地建设“博物馆之城”。截至2022年末,深圳有61家博物馆,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各有1家、1家、8家。这些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