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张图,是一拳超人的作者村田老师做的古生物想象图中河马的例子,看起来确实很…霸气吧,当个娱乐看当然可以,但他在文中却是想以此来表示古生物学家们对头骨所作出的复原可能存在很大偏差,但这样做到底是否可取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于为什么下面会仔细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生物复原解剖学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解刨学我们可以得出生物体表的大致材质,例如鳄鱼身上的鳞甲,这种结构会使头骨看起来很粗糙,就像下图的湾鳄一样。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头骨前端有很多坑槽,这是上面附着硬物的表现,相反,兔子和山羊的头骨表面就很光滑,从这上面科学家就可以得出该头骨上附着着软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平时看到的哺乳动物的头骨大多很平整。爬行动物则不是这样。
剑齿虎的牙齿和兔子的耳朵这样较为“抽象”的部位也一样,即使耳朵这类软组织无法保存下来,后世的人可以根据耳泡确认它们的大体形状,但想要精细的知道牙是在嘴里不漏出来或耳朵有多长就会比较困难,可能会产生好几种复原。
说回复原,如果生物的骨骼较为完整,则可以直接测量尺寸,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大部分情况下化石证据是不足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化石争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就可以像秘鲁巨象鲸或村田那样随便说个数或玩空想?
正确的结果是要根据生物本身的结构再加上现存同族(例如抹香鲸和利维坦,白鲨和大牙)进行合理的推测,再进一步确定细节。
既然提到大牙了,那就顺便说一嘴另一种复原方法:齿列复原,这种方法在由于生理条件无法保存完整化石的软骨鱼等生物身上尤为适用,主要是以一整排或几颗牙齿为主,其他化石为辅(大牙也是有其他部位化石的,不过比较少)进而推断出整个体型,但这种方法漏洞也比较多,比如身材比例问题,是大头还是小头?这里争议就很多,同时也给了吹子们造神兽的机会。
但不管身体结构多复杂,大框架是跑不掉的,只是细节可能会有出入,就像上面说的剑齿虎,有牙长到外面的版本,同时也有也包在里面的版本,也只限于这一点。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很多资深的古生物学者通过一小部分化石就能了解到该生物的食性及生活环境,这其实运用了古生物学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器官相关律,我们知道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相关机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在化石保存不佳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复原并推测其生态习性。
同样的,针对不同的动物的不同部位,我们所能得到的讯息也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海洋哺乳动物的牙齿——通过一颗梅氏利维坦鲸的牙齿,我们可以得到它的食性、生态地位、栖息环境等诸多信息,然而如果你得到的是它的躯干骨,或是爬行类动物的牙齿,你有极大可能无法得到这么多的信息。
哺乳动物的骨骼、牙齿、蹄、角都能为我们提供它不同方面的信息,包括食性、体型形态这些。我们也能从化石保存、古老的洞穴岩画(传说以及神话永远是我们复原的信息来源之一,包括营口坠龙事件,听起来玄乎,实际上有一定可能就是远古鲸鱼的化石,只不过那时的人们不会正确复原拼错了位置而已)
而且为了保证肌肉纹理结构的正确(上面村田版霸王龙就犯了这个错误)还需要找到肌肉在骨头上的固定附着点,一样是需要找现世动物做参考,加上肌肉后就可以考虑往上加细节了,像鳞片、羽毛之类的。这里多说一句,村田版的霸王龙加羽毛其实没问题,只不过现在的科学还没有复原那么多就是了。(多数羽毛集中在背部,并且羽暴龙部分长羽毛的部分霸王龙是没有的)。
上面这种复原也是“害人不浅”,导致很多知识匮乏的人信以为真Σ(っ °Д °;)っ
这里说一下第一张,也是传播最广的,咱们用开头讲到的知识想:从头骨上面观察可以看到没有坑槽,很光滑,如果是异形那样的硬组织应该坑洼不平才对,很明显这种生物应该拥有柔软的表皮,而不是那种类似昆虫的盔甲,
当然不是说其他的就没问题,只是没什么可讲的,先跳过。
以往科学家复原的霸王龙形象相比村田版的确实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科学家版本没有完全复原其软组织和皮肤颜色。真正的霸王龙形象,很可能像下图那样接近原始鸟类,但不是说村田的就对,只是加了一些科学家没复原的东西
其实归根结底,错复原不怕,别信就行。